技术文章

article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凝胶色谱柱的凝胶色谱GPC实验原理分析

凝胶色谱柱的凝胶色谱GPC实验原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4      点击次数:1650
   在实际的蛋白分离、分析工作中,科研工作者经常会遇到某些疏水性蛋白及聚合物改性蛋白在常规柱上出峰状态与理论不符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凝胶色谱柱的键合固定相采用*的表面修饰技术,通过在高纯度的硅胶基质上键合均匀的纳米厚度中性亲水涂层而制备得到。由于采用可控的化学修饰技术,确保了填料批间有着可靠的重现性。填料采用化学键合技术,表面亲水涂层覆盖*,因此不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而且对蛋白等生物样品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也非常小。同时,大的孔体积保证了高的载样量及优异的分辨率。
  凝胶色谱柱凝胶色谱GPC实验基本原理:
  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是高聚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聚合物的性能与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凝胶渗透色谱(GPC)是液相色谱的一个分支,已成为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的有效手段。其还可测定聚合物的支化度,共聚物及共混物的组成。采用制备型的色谱仪,可将聚合物按分子量的大小分级,制备窄分布试样,供进一步分析和测定其结构。该方法的优点是:快捷、简便、重视性好、进样量少、自动化程度高。
  凝胶色谱的分离机理众说不一,有体积排除、限制扩散、与流动分离等各种解释。实验证明,体积排除的分离机理起主要作用。因此,这一技术又被赋予另一个名称:体积排除色谱(SEC)圆球表示颗粒;黑点表示溶质分子,在凝胶色谱中会有三种情况:
  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
  二是分子很大,*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
  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
  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211号旺旺大厦18F

邮箱:support@shodexchina.com

传真:021-62179879

  • 手机查看

  •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3 力森诺科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